富勒姆1-1曼聯:球隊沒有贏球,是因為太想贏球了?

2025年08月27日 18:01 足球新聞 24直播網

這一期,我們來重新關注一下曼聯客場戰平富勒姆的這場比賽的細節內容。

比賽結束之后,兩位教練對比賽有著一致的判斷,那就是曼聯在開局階段踢得很好,尤其是富勒姆的馬爾科-席爾瓦說得更為清楚:

“曼聯在開局表現得比我們更好,前20分鐘他們占據優勢,我們在大多數五五開的對抗中都處于下風,這導致我們在處理球時總是慢半拍。我們在適應比賽、做出反應和正確決策方面花了很長時間,因此讓對手以他們喜歡的方式進行了比賽?!?/p>

這一點,我們在賽后的復盤中也提到了,而在當時,我們之所以將這一點歸結為體能所帶來的跑動優勢,核心要素就是芒特:





開局的這幾次進攻,芒特的跑位的確重要,讓曼聯在富勒姆右中衛安德森的這一區域形成了優勢,其實就是芒特不持球,觸球就盡快敲出去,這讓安德森無法展現他身體對抗出色的優勢,反而只能跟著芒特亂跑而毫無作用。

包括在無球階段,芒特這次帶走安德森,也為庫尼亞在另一側拉扯出了接球和起腳的空間:



這就是芒特能被滕哈赫買進,也被阿莫林看重的原因。

作為一名英格蘭球員,芒特有一定的身板,有不錯的體能,有相對積極的精神品質,而在技術層面,他的基本功不夠扎實,但意識不錯,在尋找空間接應隊友的方面,芒特確實有著不錯的表現,當年介紹芒特的時候,我們也在文中提到了這一點:



這些斜向的跑位接應,就是現在這些年輕教練尤為看重的內容:







然而,芒特究竟應該怎么用?背后體現什么樣的建隊邏輯?蘭帕德、圖赫爾、滕哈赫等人早已給出了正面和反面的例子。

在蘭帕德和滕哈赫手下,芒特分別擔任4231體系的前腰和433體系的中前衛,看起來都很適合芒特,但都無法打出令人尤其滿意的表現,在前者的體系下,蘭帕德最終失去了在切爾西的工作,在后者的體系下,芒特幾乎沒有正常的表現。

所以,在圖赫爾治下的352,芒特打在進攻第三人的位置上,前有哈弗茨和維爾納這樣的雙前鋒,后有五后衛和兩個防守職責比他更重的中場隊友,他才能成為切爾西奪得歐冠冠軍的成員,并在歐冠決賽送出這樣的關鍵傳球:



是不是很像上一輪為姆貝烏莫送出的傳球?



僅從陣型角度來說,打在阿莫林的343體系里的一個邊鋒,的確符合其打在第三人順位的要求,但庫尼亞和姆貝烏莫這兩名同為二前鋒的球員,能組成一個雙前鋒體系嗎?這三人能拼成一個完整的進攻三人組嗎?

顯然是不能的,否則曼聯也不會在體能下降之后,逐漸失去場上優勢了。

于是,就是馬爾科-席爾瓦接下來說的,“之后我們逐漸進入了狀態,開始能夠傳球找到我們的三名中場,并拿到優勢,從那時起,比賽變得更加平衡了?!?/p>

第25分鐘這次中場失勢,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。

富勒姆開展進攻端的時候,曼聯在中前場的3-2站位就已經非常清晰了:



富勒姆第一次直傳,布魯諾試圖上搶沒有形成干擾,但富勒姆也沒有完成橫傳或轉身,所以看起來還可以:



但需要注意的是,布魯諾上搶失敗,留在了原地,這個時候你就可以看到曼聯的325站位已經出現了一個非常明顯的空當,就在布魯諾的身后、卡塞米羅的身側和盧克-肖身前的這片區域:



那么,富勒姆是如何利用這片區域的呢?是的,他們讓當時站在中鋒左側的喬希-金橫向移動,來利用到了這片區域:



從而銜接到了右邊路,打出了后續的傳中進攻:



所以,曼聯的問題出在哪里?其實就出在兩個中場被設置盯人職責,容易被對手帶走、帶亂的時候,后衛線沒有足夠的意識來填補中場區域。

喬希-金啟動的第一時間,當時在盯他的約羅就要喊起來,德里赫特就需要進行指揮,甚至在布魯諾上搶的時候,盧克-肖就要跟著他的腳步一起探出去,不見得直接占據身前的空間,而是要保持一種機動性:

只要對手嘗試著利用空間,我就要比你更快地封鎖住這片空間。

我們所說的意識,究竟是什么意思,其實就是類似的這一點。

說白了,防守球員就是要進行預判,從而比進攻球員更早地發現場上的空當和隱患。需要注意的是,這和身體條件有關,但不是一回事。

沃克效力曼城的時候,他看起來是一個很好的留守型邊后衛,但他的意識有多好嗎?其實不是,只是他的身體很好,能夠彌補意識上的不足。

前幾年的馬奎爾則剛好是反例,他的意識其實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差,但體重過大,啟動遲緩,這才導致他頂出去,要么被過,要么犯規。

盧克-肖打在邊中衛的位置上,有一個很好的優點,那就是他在前頂出去之后,不是每一次都會立刻回到后衛線,而是可以繼續留在原地進行防守和驅趕:





反面例子就是約羅,上半場末段的這次防守,大空間下前頂伊沃比就還行了,但伊沃比出球之后,他就立刻扔下伊沃比,全速回到后衛線,結果則是阿瑪德-迪亞洛先防守持球的塞塞尼翁,還得繼續防守插上的伊沃比:



但你要注意,盧克-肖的優點和球就在他的附近有關,當球不在附近的時候,就像之前的那次防守,球還在富勒姆的后場,但空間出現在了盧克-肖的身前,這個時候盧克-肖的意識就不夠了。

三后衛體系和四后衛體系的本質區別就在這里,核心區域多了一個人,那么外圍區域自然就會少一個人,你不可能要求外圍球員人均化身超人,少一個人也能完成對所有區域的覆蓋,所以核心區域要隨時能夠提供對外圍區域的幫助,這才是三后衛思路的本源。

落到對球員的要求,那就是在意識的基礎上,加上身體的能力,你才能成為一名足夠出色的三后衛體系的一份子,但曼聯剛好湊不出這樣的配置。

哪怕是德里赫特,當年也在尤文圖斯打過三后衛,當時打在邊中衛的位置上,但之所以沒有留下印記,也是他不擅長這樣的思考方式一樣。

所以,你可以認為曼聯就不應該打三后衛,但以現在的球員基礎,你讓曼聯改回四后衛體系,也不會有什么未來。

滕哈赫帶到第十四名,已經殷鑒在前了。

就像第13分鐘這次富勒姆轉移到左路的進攻,曼聯球員對于丟球,對于輸球的恐懼,已經寫在了臉上,這一球里極其夸張,富勒姆在局部是三打五:



沒有人施壓,沒有人指揮,就這么活生生地被人打穿身后空間:





所以,在單個點位上,你可以說是特點問題、風格問題,但把視線放到整個中后場,甚至是整支球隊,這就是能力的問題。

這不是某一個體系的問題,格拉斯納的三后衛就是一個很好的反例。水晶宮可以掀翻曼城、利物浦,逼平切爾西,在后場的原因是三名黑人中衛身材平均,不過高也不矮,不過壯也不瘦,風格全面,不懼前頂,彼此之間也有身體能力進行互相補救。

在前場的原因,則是人家有一套完整的進攻三人組,從馬特塔的支點作用,到薩爾的速度和穿插,再到埃澤的技術。

這是相輔相成的前后照應的能力。

在這種情況下,我們才早早地為曼聯指示本賽季只能以攻代守,因為防守端的能力沒有提升,甚至在布魯諾需要打中場的大背景下,防守端的安全性需要多打一個折扣。

不管是343,還是442,中場區域但凡設置雙中場,對球員的要求都是盡量全面,身體、風格和特點都要盡量全面,就像當年在國米怎么踢都不對勁的葡萄牙中場若昂-馬里奧,在三中場里擺在何處都感覺差一點,反倒是在葡體的雙中場里,踢得非常自如:



包括如今在曼城踢邊后衛的中場球員努內斯,還在葡體的日本中場守田英正,哪怕是看起來非常粗糙,但也有一定推進和傳球能力的烏加特,都在某種強度下具備一定的全面性。

唯獨現在的雙中場,布魯諾和卡塞米羅,有球時顯得不錯,但身體都很一般了,布魯諾的意識更是清晰地不適合打在雙中場體系。

但是,布魯諾打中場并非毫無正面作用,他的傳球,他的前插,也是其他人不具備的,所以在局勢落入下風,但曼聯率先制造點球的進攻回合里,就是布魯諾的前插打出了效果:



那么,還是回到我們之前的觀點,既然中后場無從改進,而進攻端花了大錢,就應該由進攻端來支撐和帶動球隊。

芒特、庫尼亞和姆貝烏莫的進攻端組合就不多說了,這套人馬其實更適合在比賽最后30分鐘的時候替補出現,而不是首發。

雖然我們對謝什科向來不看好,但必須要承認的是,他在上場的第一次處理還可以,庫尼亞從他身邊穿插,在布魯諾的傳球下,形成了雙前鋒的大概樣子:







但庫尼亞掉球的樣子,也說明了他的能力,這其實指向了中鋒需要持續不斷地干活,不斷地為庫尼亞做球,由量變才能積累成質變。

那么,謝什科可以持續不斷地干活嗎?這個答案其實不必多說。

在制造進球的回合里,是姆貝烏莫前插爭奪長球落點:



同一時間,你看看謝什科的接球意識和動作是什么樣的:



這一刻,謝什科本質上是個二前鋒的樣子就非常清晰了,所以在之后的運轉當中,是姆貝烏莫留在原地牽制富勒姆的中衛線,然后謝什科在肋部分給多爾古,庫尼亞再在他的身后轉移給達洛特,才制造了角球進攻的機會:



之后的比賽,也就進入到了阿莫林所說的內容:“我們太想贏了,以至于忘了控球和施壓?!?/p>

這句話的意思,其實是曼聯需要控制住比賽的節奏,無球時進行施壓,有球時則要更多地調動對手,思路當然是很好,但阿莫林忽視了英超客場的強度。

當富勒姆在0-0時就已經能夠打出讓曼聯畏懼的進攻,那么當他們在主場0-1落后,投入更多的人手,甚至換上全新的進攻組合時,你指望曼聯這批球員進行壓迫和持球,控制住比賽的節奏,那是很難的事情。

替補上來的中鋒不爭一點,中后場更傾向于用大腳來紓解壓力,這是導致曼聯落入下風的硬幣的兩面。

至于球員有多害怕贏不了球,屢屢站成這樣的一字長蛇陣,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了:



丟球回合,德里赫特前頂勞爾-吉梅內斯不成,但他沒有繼續撲搶伊沃比,而是急于回到后衛線,這使得伊沃比再打到他的身后時,他和約羅都失去了有效防守位置:





正確的思路,要么是德里赫特一路搶到底,把勞爾-吉梅內斯交給約羅,接著撲搶伊沃比,要么就是自己追勞爾-吉梅內斯,要求約羅上前壓迫伊沃比。

然而,兩人之間全無默契,就這樣讓富勒姆打穿了身后:



這次提速進攻,其實被曼聯防下來了,接下來才是達洛特的糟糕處理:



以及被認為是丟球罪魁禍首的布魯諾的表現。

從高空視角,你的確可以看到,史密斯-羅從二線沖到門前,確實是從布魯諾的防區一路穿越過去的:



但是我們必須要說,認為此球是布魯諾的問題,很大程度上是英式思路的推導結果,從《MOTD》節目中出來非常正常,可如果由此推論下去,曼聯在防守中屢屢站成一字長蛇陣,反而是正確的了。

所以,這兩點是不能被同時被批評的。

你可以按照英式思路,認為布魯諾應該防到底,但我們不這么認為,因為布魯諾所在的位置同樣重要,如果他沒有犯這樣的錯誤,一路跟著史密斯-羅,那禁區前沿出現的空當該怎么辦?

所以在我們看來,這一球的真正問題還是起球區域。

在這個局部,曼聯還是出現了沒有協同和指揮的問題,因為伊沃比之所以起球如此精準和放松,是套邊的羅賓遜將達洛特徹底帶走了,從而讓伊沃比在毫無干擾的情況下送出了傳中:





約羅應該在羅賓遜準備套邊的時候,告訴達洛特咬住伊沃比,由他來防范套邊,但約羅大概率是沒有說話。

而伊沃比在賽后是這樣說的:“我們早知道,替補球員或許能成為改變比賽的關鍵……我們賽前就判斷,有機會打穿他們兩名中場的防線,而且他們的中后衛大概率會貿然上搶,今天我們正是利用了這一點?!?/p>

之后的比賽里,找到訣竅的富勒姆便踢得更加自如,不斷地縱向穿插和斜向換位,讓曼聯的防線徹底陷入混亂,曼聯沒在客場丟掉第二球已經是很好的結果了:









所以,曼聯在這場比賽的問題,遠不是阿莫林所歸結的心態問題那么簡單,哪怕這一問題在隊長身上體現得非常深刻,但不是他所說的,“需要用勝利來獲得一種’適度放松’的感覺?!?/p>

這里不是葡超,曼聯也不是葡超中的葡體,做不到1-0之后還能把比賽節奏輕易掌控住。

當然了,站在場邊的教練很容易有這種迷思,就像一個學霸看著學渣,不明白這么簡單的問題有什么不會做的,可你要理解一個學渣在壓力下的掙扎,所以你要從最基礎的東西入手:

在掌控壓力之前,曼聯首先要能頂住壓力。

這取決于曼聯要有一個穩健的防守端,能夠抓大放小,在意識和身體幫助下,覆蓋住最要緊和危險的區域。

如果你擺出了三前鋒,那也要有一個足夠強悍的進攻端,能把防守端面對壓力的解圍和長球,轉化成自己的球權、定位球、推進機會,甚至是殺死比賽的第二、第三球。

很可惜的是,這兩方面曼聯都沒有。

明天凌晨,曼聯將在聯賽杯早早遇到英乙球隊,他們應該會很輕松地拿下對手,梅努等前兩輪沒有獲得出場機會的球員,都應該可以披掛上陣,但是,這種勝利帶來的心態上的幫助,微乎其微。

除非,曼聯能夠打出一波聯賽賽場的連勝。



標簽列表